作者:杨子怡,山西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
《两个人》
妈妈说过 鸟不会回来
当我把它送到白蒙蒙的田野
听一听 水流唱歌
泥土里就会长出雀跃的草
微微地摇
累了就躺在岸边 一个人悲伤
另一个在欢笑
《两个人》是我的学生在诗歌课上创作的小诗。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是在第一期诗歌课上,课间教室里其他学生三两成群,追逐玩闹,但她一言不发地望着窗外发呆,我也因此记住了她。
在支教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自我表达与写作的热情,从文学中汲取智慧,从诗歌中体悟美好,我结合自身专业,开展了三期“一棵小树发芽”诗歌课。课程开始时,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要上诗歌课?”,我回答他“下课你也许就会得到答案”。
在三期的诗歌课上,我带领学生从欣赏到拼贴再到创作,逐步帮助他们叩开诗歌的大门,去到更广阔的天地。
在欣赏完一首来自同龄小朋友写的《太阳热烈的吻》后,学生们发出了赞叹,“小朋友也可以写诗吗?还写得这么美!”我肯定地告诉他们,“任何人都可以写诗,任何事物都可以被你写在诗里”。孩子们明亮的眼睛与“老师,我也想写!”的叫喊声充满了整个教室。我明白,他们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诗歌是一把可以感知世界的梯子。
再进教室时,那个在窗前发呆的女孩递给我一张纸,上面是她写的《两个人》。我询问她这首诗的创作灵感,在长久的沉默后,她说“想妈妈了”。我告诉她,“你把想念写进诗里,妈妈就会感觉到”。那之后,她依旧安静、腼腆,但越来越多的诗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天各一方》
你还认得我吗?
你的啄木鸟 回了鸟巢
而我长高了
春天一次次飞过乡村
我每天抚摸着翅膀
春季一过 天各一方
《蚯蚓》
一条小小的蚯蚓擦肩而过
灵魂展现出了心灵的火焰
听别人说
最需要的是爱怜它
每一个雁阵从南飞来
我只能听见片刻的风雨
路途中的土地牵引着绿蒙蒙的土地
风再次到来
《母亲的目光》
夏天路上的蒲公英摇响了消息
母亲唱着歌谣怀抱着我睡觉
七月的火花绽放
千言万语 原是一个人的慈爱
神秘的目光传送人间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小小诗人”。他们当中,有的孩子从小留守乡村,有的孩子倔强沉默,但他们学会了写诗。诗歌课并不教学生写诗的方法、技巧,也不是为了培养诗人,我只想要告诉这些孩子:要在成长中,拥有探索的热爱,保持感受的敏锐,即使是愤怒,也可以用一首诗慢慢舒展。
亲爱的孩子们,请继续写诗吧。写高原上的日照金山与白雪皑皑,写夏夜晚风与蝉鸣,写今天上课被老师夸奖的喜悦,写放学路上遇到的小橘猫,写周末在博物馆做讲解员时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夸奖的兴奋。也可以写和小伙伴闹矛盾后的委屈,写因想念妈妈偷偷留下的眼泪,写输掉球赛的遗憾,写某一天突然发现身体变化的苦恼,写搞不懂的数学题,写风把刚到手的棉花糖都吹走。孩子们,只要你写诗,诗就会出现,那些看似静固在纸上的文字,都会来拥抱你。
我在墨脱县完全小学的支教生活已接近尾声,诗歌课也早已下课,但我相信,我和孩子们相处的美好回忆会和教学楼前的野花、足球场上空划过的弧线、墨脱连绵的雨季一起,鲜活地、永恒地保存在这些孩子的诗歌里。
把爱留在墨脱,小树就会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