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疆地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探索之路上,墨脱县以创新思维破题,投入23.95万元在背崩乡小学精心打造全市首个“红领巾法学院”暨学法积分超市。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传统法治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革新,更彰显了墨脱对培育新时代法治公民的长远布局,为边疆青少年法治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与可持续动能。
传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往往采用单向灌输的模式,难以真正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与参与感。而“红领巾法学院”暨学法积分超市的诞生,正是瞄准这一痛点,构建起“以学促行、以奖激学”的全新生态。它将抽象的法治知识学习与具象的积分兑换机制深度绑定,让青少年在“学、做、行”的全链条中自然亲近法律、理解法律、践行法律。
为了让这一机制落地见效,积分超市构建了覆盖多维度、多场景的积分获取体系。在知识学习层面,无论是课堂上的专注听讲、课后的自主研习,还是法治知识竞赛中的积极比拼,都能获得相应积分;在实践参与层面,参与法治主题志愿服务、投身普法宣传行动、体验模拟法庭等沉浸式活动,同样能积累分数;而在特殊贡献层面,主动劝阻校园暴力、担任班级或校园法治宣讲员等行为,更能获得额外嘉奖。根据不同行为的价值与影响,积分被科学设置为10分、5分、2分、1分、0.5分五个等级,既保证了对重要行为的强效激励,也兼顾了日常点滴进步的正向反馈。与此同时,“超市”精心采购了专业法治书籍、文具、科普读物等丰富多元的兑换礼品,让积分有了实实在在的“兑换载体”。
为确保机制的规范有序运行,“红领巾法学院”还建立了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明确积分获取的评判标准、公示积分累计情况、设定固定的兑换开放时间与规则,由此形成“学习积累—积分增长—礼品兑换”的完整闭环。这种闭环设计让青少年的每一份努力都能被看见、被认可,每一次学习成果都能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收获,从根本上激活了他们主动学法的内生动力——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自6月底试运行以来,这一创新模式的成效迅速显现。校园里,学法氛围日益浓厚,课余时间主动翻阅法治书籍、抄写法条以积累积分,成为同学们的新风尚。目前已有200余名学生积极投身其中,他们在积分积累的过程中,不仅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法律知识,更在思考“如何获得积分”“如何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法治思维。这种从“被动接受”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变,让法治教育真正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助力他们在实践中涵养法治信仰,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
“红领巾法学院”暨学法积分超市的成功实践,为构建科学完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鲜活样本。它证明,青少年法治教育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命题,而是可以通过贴近青少年认知特点、符合成长规律的方式,融入日常、浸润心灵。
下一步,墨脱县将以背崩乡小学的示范点为起点,逐步向全县学校辐射推广这一模式。通过总结经验、优化细节,带动全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持续丰富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最终,以点带面优化边疆地区法治教育生态,让法治精神如春雨般滋润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田,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为边疆地区的法治建设培育坚实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