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破解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法治力量薄弱等难题,墨脱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并全面推行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所所共建”模式。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原则,用多元化、专业化法律服务回应群众的迫切需求,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墨脱县司法局积极争取广东省佛山市司法局的支援,牵头推动加热萨、背崩、格当、甘登四个基层司法所分别与广东至高、南天明、方普、但行四家律所签订“所所共建”工程,此项创新举措为墨脱县基层法治建设注入了强劲的专业。共建开展以来,已形成资源共享、服务专业、成效扎实的工作格局,基层法治建设成效获群众广泛认可并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一、高位统筹搭框架,构建跨区域协作长效机制
今年4月10日,县司法局率先牵头组织背崩、格当、加热萨司法所分别与广东至高、南天明、方普三家律所签订共建协议,明确以基层法律服务需求为核心,构建资源共享、共商共建、优势互补、发展共促的长效机制。8月21日,墨脱县甘登司法所与但行所签约,标志着佛墨“所所共建”服务范围再扩大,形成“四对四”结对帮扶格局。

为保障共建落地见效,县司法局建立“定期调度、动态跟踪”机制,同时各司法所与律所均建立工作联系网络,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联络与事务协调,结合墨脱当地需求制定分阶段工作计划。强化司法所与律所的沟通对接,推动法治资源与基层需求有效匹配,确保共建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精准服务破难题,五大方向筑牢法治根基
围绕墨脱基层法治建设的痛点、难点,四家律所结合自身优势,从民生服务、矛盾化解、法治教育、人才培育、社会帮扶五个方向发力,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法律服务。
民生服务“零距离”。针对墨脱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各律所均开通“线上+线下”服务通道,实现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快速响应、闭环管理”。至高所聚焦加热萨乡重大建设项目,提供合同审查、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南天明、方普、但行所累计处理婚姻家事、劳动、合同等咨询与审查事项超50件,且均保障在1-2个工作日内办结,让当地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速度与温度。
矛盾化解“减诉累”。各律所主动融入墨脱基层治理体系,协助司法所化解各类复杂矛盾纠纷。南天明所与背崩司法所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围绕合同纠纷、邻里矛盾等高频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推动矛盾在基层就地化解;至高所通过信息共享机制,提前介入重大建设项目潜在纠纷,从法律层面规避风险,减少诉讼增量,为墨脱社会稳定筑牢法治防线。
法治教育“润人心”。为填补墨脱法治教育资源缺口,墨脱县司法局与各律所创新普法形式,打造“立体式”普法体系。县司法局结合本地劳动纠纷、侵权纠纷等实际情况,与方普所联合打造普法产品《律师讲坛》—毒蛇伤人法护民生(意外险维权指南)“靠野生动植物致富刑不刑?”等,着力提升群众维权意识;但行所制作普法情景剧—阻扰施工—《小心从有理变成有罪》1期,并向背崩小学“红领巾法学院”捐赠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图书1200余册、平板电脑8台,通过“线下图书+线上数字化教学”结合的方式,让法治种子扎根边疆青少年心中。同时,该律所编印6万字《普法宣传册》,为甘登乡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普法素材,让法治的阳光照亮当地的每一个角落。







人才培育“强本领”。针对墨脱基层法治人才短缺问题,各律所通过线上“传帮带”模式助力墨脱干部群众法治水平提升。南天明所在提供法律咨询的同时,同步开展“以案释法”培训,帮助司法所工作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从短期帮扶向长期赋能转变;但行所安排律师开展巡回授课服务,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释法,提升了他们以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法治的智慧在墨脱大地薪火相传。

社会帮扶“暖民心”。打造背崩司法所公共法律数字化平台建设,南天明所向背崩司法所支援3万元共建资金;方普所积极联动社会力量,拓展共建内涵。9月,该律所主任组织商会交流团赴墨脱,在援墨工作组协调下,为甘登村提供物资、文化、普法精准服务,开启“律所+商会”协同的共建新路径,让 “所所共建” 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

三、深化协作再出发,打造基层法治建设“边陲样本
佛墨“所所共建”工程开展以来,墨脱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处理效率显著提升,群众法律咨询满意度达100%,法治宣传覆盖人群超5000人次,青少年法治意识明显增强,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升。
“所所共建”是基层法治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下一步,我局将倍加珍惜这一宝贵机遇,继续与四家共建律所通力合作,围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核心任务,不断深化共建内涵,拓展服务领域,力争将其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法治建设“边陲样本”,让法治之花在墨脱这片热土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