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经济是乡村经济的新动力。林芝市坚持把发展民宿产业作为盘活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和推进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特色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牧民家庭旅馆648家,其中星级农牧民家庭旅馆192家,年接待能力430万人次,今年1至8月份,全市家庭旅馆累计接待游客87.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6亿元,让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看点、农村经济的亮点。
注重政策引导,破解“如何发展”问题。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有序扩散”的旅游发展政策,把民宿产业作为旅游业态重要内容来支持。强化硬件支持,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打造“G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等旅游交通干线,配套建设观景台、充电桩、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提质改造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巴松措、雅鲁藏布大峡谷、来古冰川等知名景区景点,带动周边村庄民宿产业井喷式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林芝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民宿+文化体验+周边景点”发展模式,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创意设计特色住宿及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生态、人文风情、生产生活的独特空间,推动乡村民宿走“规模+特色”发展路子。强化金融支撑,中行林芝分行开发“318·幸福旅游贷”产品,为G318沿线旅游业市场主体提供无抵押贷款,累计发放贷款3213万元;工行林芝分行推出“藏宿贷”,支持农牧民群众开办民宿,累计发放贷款1495万元。强化资金支持,落实落细优商惠企政策,对返乡办民宿的大学生给予特殊支持,累计为12名返乡大学生发放创业启动资金71万元、房租水电费补助30.68万元,示范打造精品民宿,以点带面、引领发展。
注重差异发展,破解“千宿一面”问题。坚持民宿发展中“农”的味道、“家”的温馨和“业”的生态,规范引导民宿市场,把特色文化、乡土风貌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丰富优质民宿供给,推动林芝民宿“出圈”。加强民宿管理,修订出台《林芝市农牧民家庭旅馆管理办法》,明确民宿的开办条件和程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完善农牧民家庭旅馆准入退出机制,统一颁发标牌,强化民宿产业规范管理,避免产业同质化、恶性竞争和扰乱市场秩序等现象发生。彰显民宿特色,挖掘民宿特色文化,将林芝特有的工布文化、娘布文化、塔布文化、珞隅文化与民宿相结合,在民宿中融入文化内涵的根与魂,打造具有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民宿产品和项目,涌现出了松宗镇、鲁朗镇、扎西岗等一批民宿集群。塑造民宿个性品牌,依托景区景点、旅游干线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产业,推出“特色景观房+旅拍服务”“特色线路游+住宿”等模式,打造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民宿品牌。波密县云杉居民宿毗邻318国道,临近岗云杉林景区,自然风光秀丽,备受广大游客青睐,2021年入选全国乙级旅游民宿名单,是西藏唯一入选民宿。
注重机制创新,破解“让谁受益”问题。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群众依附景区,从事家庭旅馆经营活动,让农牧民成为老板,把农牧区变成景区。改革引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保障,开展农林地经营权有偿转让、股份经营改革试点和探索宅基地使用流转、股份合作等创新机制,将土地、农房、环境等资源作为发展资本,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赚取租金、分红、薪金等多项收入。模式创新,通过联户结对、共建共享机制,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分享民宿发展红利。墨脱县巴东村以“企业帮扶+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模式,租用村内5栋闲置民房,将门巴族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门巴小院”民宿,今年1至8月份,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5万元。提升能力,着眼培养一批能力强、善创新、会干事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组织开展民宿服务人员培训、酒店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乡村导游(向导)专题培训等6期,覆盖农牧民群众12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民宿服务质量水平。通过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有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份,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45.19万人次,实现收入8.15亿元,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2.64万人次、实现收入9049万元,真正让旅游业成为“富民产业”“幸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