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这里集中分布着我国约13%的维管植物,约20%的陆生脊椎动物。近年来,随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调查监测力度不断加大,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发现野生动植物新物种达40余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展两栖动物野外调查
近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两栖动物调查时,在墨脱县采集到一种舌突蛙属物种。科研人员通过形态识别、分子鉴定等动物分类技术方法,证实该物种为舌突蛙属新种,并于2024年8月将其正式命名为南迦巴瓦舌突蛙。南迦巴瓦舌突蛙学名Liurana namchabarwa,是亚洲角蛙科舌突蛙属的一种小型蛙类,主要栖息于墨脱县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山针阔混交林中。舌突蛙属物种分布非常狭窄,在我国仅分布于林芝市墨脱县、波密县、米林市和巴宜区,前期调查在我市发现西藏舌突蛙、高山舌突蛙、墨脱舌突蛙、河谷舌突蛙4种舌突蛙。
南迦巴瓦舌突蛙在野外生存栖息环境
南迦巴瓦舌突蛙野外照片
此次南迦巴瓦舌突蛙的新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两栖动物资源记录。下一步,林芝市林草局将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加大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调查资金投入,逐步摸清保护区珍稀物种“家底”,为推动保护区珍稀物种科学有效保护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